南开 切换城市

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:

    热门
    城市

    头条资讯

    发布投稿
    客服热线400-6083335
    广告

    5个大疆离职员工,把3D打印带回风口

    2025-10-26 16:48:21

    来源:腾讯新闻

    阅读:41

    评论:0

    举报

    [摘要] Jay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| 公众号 QbitAI 3D打印机,重新火了。 上一次是概念,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日常产品。 街头巷尾,越来越多的夜市摊位开始摆上3D打印出来的产品,龙蛋、关节龙、关节蛇成了新一代「地摊网红」。 生意好到有多离谱呢?有摊主透露, 半个月的收入就能破万 。 我们组建了自己的打印小工厂,已经连续

    Jay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| 公众号 QbitAI

    3D打印机,重新火了。

    上一次是概念,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日常产品。

    街头巷尾,越来越多的夜市摊位开始摆上3D打印出来的产品,龙蛋、关节龙、关节蛇成了新一代「地摊网红」。

    生意好到有多离谱呢?有摊主透露,半个月的收入就能破万

    我们组建了自己的打印小工厂,已经连续摆摊2个月了,每次销量都很好。

    图片

    △小红书号:S203Y99

    在社交平台上,这股热潮同样病毒式蔓延。

    B站、抖音、小红书上,大批UP主纷纷挂上同一个3D打印品牌的Tag,视频播放量轻松破百万。

    图片

    与此同时,国内3D打印机厂商也迎来了一波井喷。

    市场研究机构CONTEXT的报告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,同比增长15%,中国供应商贡献了其中95%的份额。

    而在这批厂商中,有一家公司的增长曲线格外亮眼,其出货量同比暴涨64%,以黑马的姿态迅速崛起,火爆热传也与之相关——

    拓竹科技

    “神笔”的创造者

    拓竹科技2020年成立于深圳,在上海和美国奥斯汀设有分部,专注用机器人技术重塑桌面3D打印

    2022年,拓竹发布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——X1

    图片

    X1可谓是出道即巅峰,首次将多色彩打印、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工业技术带入消费级领域,问世一个月就取得了接近5000万人民币的全球订单,刷新了Kickstarter初创企业首款产品众筹纪录。

    但真正引爆全民3D打印的,不是硬件,而是软件。

    2023年,拓竹推出了自己的UGC平台MakerWorld

    这是一个开源3D模型社区,每个模型附有打印参数、耗材类型和时间成本,用户可一键导入、直接打印,实现“拿来即用”。

    图片

    之前也有过其他3D社区,比如早在2008年,便出现过Thingiverse等3D打印网站。

    但相比这批早期社区,MakerWorld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更像一个互联网平台。

    重点在于积分制度

    用户上传模型可以获基础积分,作品越受欢迎(下载、点赞、收藏),积分越高。

    重点在于,这些积分可兑换实物,从耗材到整机,创意够多,真能“白嫖”一台打印机。

    ——当然了,你只能兑换拓竹的产品。

    全球网友普遍认为,积分制度是MakerWorld得以成功的原因。

    MakerWorld的奖励机制实在太诱人了,我已经赚了足够的积分,可以用来兑换两台免费打印机。

    这套“创作—积分—再创作”的循环,精准触发了双边网络效应:创作者越多,模型越丰富;用户越多,需求越旺盛;社区内容便开始不断自我增殖。

    2023年5月,Luma AI推出了NeRF to 3D 功能,标志着AI多模态技术开始应用于3D建模,用户上传视频则可直接生成3D模型,使这串回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。

    以前建个模型得会CAD、Blender,动辄就要画几天,要是小白入手,光买设备不说,建模学费又得交一笔出去。

    而如今,AI把3D建模的门槛拉平了,像Luma AI、TripoSR、Meshy等应用,只需上传几张照片,几分钟就能生成可打印模型。

    硬件够硬,生态自控,生意自然水到渠成。

    2023年,拓竹出货量约为120万台,首次超越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创想三维,占据了29%的市场份额,自此成为国内消费级3D打印的领军人物。

    不止是在国内,拓竹在海外也非常受欢迎。

    去年,拓竹在YouTube上发布了新产品A1的demo,刚一问世就火爆外网,观看量超1500万。

    图片

    销量也很强劲,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收入同比增长 21%,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这是拓竹的功劳。

    如今,拓竹甚至把3D打印机卖到了线下。

    就在国庆节前一天,拓竹在深圳开了家3D打印门店。

    一整面墙的打印机都可以薅羊毛,扫码即可选择喜欢的模型,随扫随印。

    图片

    而且,店里所有的展台都是3D打印出来,例如这个环店空轨下面的假山,其实是分批次打印出组件后再组装的。

    图片

    咱就说在互联网时代还开门店这件事吧,大概率不是单纯奔着卖货来的了。

    当垂直市场差不多见顶时,拓竹可能想换种玩法——用冲击感更强的线下体验,把3D打印从极客圈拉进主流视野。

    这既是一次破圈的尝试,也是在抢先占位:让更多人知道,3D打印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并且要在这种生活方式上贴上「拓竹」的标签。

    毕竟,线下门店确实是检验一个行业成熟度和打造品牌认知的最好方式。

    3D打印的一波三折

    3D打印并非新事物。

    2000年前后,工业级3D打印技术就已问世,但由于设备昂贵、材料稀缺,它长期只服务于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的原型制造。

    转机在2005年,英国巴斯大学学者Adrian Bowyer发起了名为RepRap的开源项目,目标是造出能“自我复制”的3D打印机,让普通人也能低成本实现数字制造。

    图片

    2006年,RepRap 0.2原型机成功打印自身部件;2007年,Darwin成为首个被广泛复制的版本;后续的Mendel、Huxley则进一步降低门槛。

    RepRap运动催生了全球3D打印开源浪潮,也点燃了商业化的第一把火。

    2009年以后,MakerBot、Prusa Research等公司基于RepRap架构推出“开箱即用”的桌面打印机,把价格拉低到千元级。

    2013年,国内工程师和创客开始借鉴海外方案,掀起了中国3D打印的“第一次春天”。

    彼时,深圳、杭州、上海相继涌现出光尔沃、闪铸科技、Raise3D、创想三维等企业,资本与公众的热情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涨,“3D打印改变世界”的口号一度席卷各大媒体与展会。

    然而,这股热潮很快退去。

    早期机型良莠不齐,打印精度远不如工业级设备,消费者的新鲜感也逐渐消耗殆尽。

    直到2017年前后,桌面级3D打印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跃升。

    喷嘴控温、步进电机、机械结构等核心环节全面优化,FDM打印的精度和稳定性显著提高。与此同时,树脂光固化技术(SLA、LCD、DLP)也开始普及到桌面端,打印细节肉眼可见地提升,部分作品甚至能逼近工业级水准。

    但问题依旧存在:打印速度慢、失败率高。

    一个大尺寸模型常常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,翘边、断层、支撑脱落屡见不鲜。熬夜等完打印,打开机盖却是一地鸡毛。

    那么,这次跟前两次比起来,究竟有什么不一样?

    凡事讲究事不过三,这第三次3D打印热可能还真不是吹出来的,而是“性价比+新消费+低门槛”的合力推进。

    首先,是性价比的飞跃。

    过去,一台桌面级3D打印机动辄要四五千元,用户还得手动调平、修喷嘴。

    现在主流机型的价格已经腰斩——像Bambu Lab A1、Creality K1这样的热门款,价格区间在两三千元,入门级甚至能做到千元以内。

    关键是,便宜不代表缩水。打印速度从过去的每秒几十毫米飙到200毫米以上,误差更是缩小到±0.1mm,还支持自动调平、远程监控、AI检测等功能,连颜色都能一次性打印多种。

    其次,新消费浪潮赋予了3D打印新的身份。
    在“个性化”“平替”成为生活主旋律的当下,越来越多年轻人把3D打印机视作家里的“创意工厂”

    LABUBU更是彻底点燃了这股风潮,不少网友已经靠3D打印实现了“拉裤裤”自由,主打的买不到就自己印。

    图片

    而对内容创作者而言,3D打印机生产力工具的属性会更加清晰,许多过去因为无法规模化生产的方案,现在都能用3D打印实现。

    最重要的点,当然还是在于软件——3D设计的门槛终于被AI和社区踏平了。

    而补全这最后一块拼图的,正是拓竹。

    拓竹背后,则是5个大疆离职员工。

    5个大疆离职员工创业

    能在仅仅五年的时间内异军突起,离不开拓竹背后有一支硬件技术基因极其强大的创始人团队。

    拓竹的创始团队共有5位,而这5位都曾是大疆旗下员工。

    图片

    陶冶是拓竹的CEO,曾担任大疆Mavic Pro的产品经理,曾监Mavic 2 Pro与Robomaster S1的开发。

    之后,他被提拔为大疆消费级无人机部门负责人,这期间,大疆发布了DJI Mavic Mini、DJI Mini 2等产品。

    除了管理者身份,他本身也是一位在空气动力学与电机设计领域都极具造诣的工程师,更是一名对航模痴迷的创客。

    陶冶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天文系,在德国雅各布斯大学取得流体力学博士学位,曾获美国地球物理联盟颁发的“优秀学生展示奖”。

    当被问道为何要放弃大疆光鲜靓丽的工作,踏上创业之路时,陶冶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:

    这是我这辈子做大事的最后机会,我感觉青春正在渐渐离我而去,所以我要赌一把。

    拓竹的CTO叫高修峰

    高修峰专长于嵌入式软件系统和人工智能,他于2008年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。

    加入拓竹前,他曾任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,此前还有6年半导体行业经验。

    COO是刘怀宇,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,硕士在南加州大学继续深耕计算机。

    刘怀宇曾担任大疆飞行眼镜、数字FPV系统和FPV无人机的产品经理。

    在此之前,他在Marvell半导体负责Google/Android TV项目的软件方案开发。

    陈子寒是拓竹的首席工程师。

    陈子寒本科毕业于哈工大,在读书期间就因惊人的天赋被学弟学妹誉为「寒神」,可惜因为挂科没能保研成功,因此本科一毕业就加入了大疆。

    五年时间,陈子寒就干到了负责人的位置,主管大疆云台部门,开发的算法让无刷云台首次实现全球量产,代表作包括DJI Zenmuse H3-2D及其后续型号H3-3D。

    在运动控制与主动稳定领域,陈子寒以技术天赋著称,他主导设计的“主动振动补偿系统”被视为行业分水岭。

    创始人团队中还有一个人,他就是吴伟

    他曾是大疆的高级工程师,参与过御 Air 2 的软件系统设计,以及大疆 FPV 遥控器的系统设计。

    目前,他主要在拓竹负责微型激光雷达的算法与软件开发。

    吴伟是计算机工程博士,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。

    正是靠着强大的团队班底,拓竹才在3D打印行业掀起了一股创新风暴,仅用一款X1就在江湖中站稳了脚跟。

    短短五年,拓竹从硬件切入,到搭建社区,现在又把旗舰店开到了顶级商场。

    ——诶,等等,这不是老东家大疆的路子吗(手动狗头)。

    参考链接:
    [1]https://m.chinabgao.com/freereport/98666.html
    [2]https://www.tomshardware.com/3d-printing/tariff-fears-caused-a-surge-in-entry-level-3d-printer-sales-chinese-companies-accounted-for-95-percent-of-entry-level-machines-shipped-globally
    [3]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919415271799656796


    人已打赏

        ×

  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  打赏金额 ¥
        • 1元
        • 2元
        • 5元
        • 10元
        • 20元
        • 50元

  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  打赏记录
        ×

    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    共0条评论
        加载更多

        打赏成功!

        感谢您的支持~

       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~

        打赏金额¥{{ds_num}}
       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,打赏须知

        收银台

        订单总价¥0.00

        剩余支付时间:000000

        手机扫码支付

        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扫码支付

        余额(可用: ¥)
      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,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
        其他支付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