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还记得计算器刚进入课堂时的争议吗?
今天,AI领域正在重演这一幕。
在美国宾大沃顿商学院,教授 Ethan Mollick 曾鼓励学生公开使用 ChatGPT 写作。但当 GPT-4 出现后,它的表现甚至超越了学生本身;这让 Mollick 教师意识到,教学方式必须改变。

01 从“作弊”到“转型”
面对AI,教育者大致有两条路:
防御型:视为作弊,增加课堂写作、口头答辩、动手实验等,确保学生掌握知识。
转型型:把AI纳入教学工具,帮助学生学习与未来接轨。
就像当年接受计算器一样,问题不只是“禁止还是放行”,而是如何合理使用。
02 教学案例:AI如何融入课堂?
学语言: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 Reves 教授开发了 Language Buddy,让学生能用AI练习德语对话,降低开口焦虑。
学写作: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Ishizaki 教授团队推出 myProse,帮助学生把笔记快速转化为流畅句子,释放更多精力去思考“大点子”。
学编程:哈佛大学的 Malan 教授给AI加上“教学护栏”,既能随时答疑,又避免直接给出作业答案。
商科实践:卡塔尔多哈大学的 Rana 教授让学生用AI做头脑风暴、写邮件、模拟产品路演,同时要求他们线下访谈客户,把AI当“副驾驶”。
这些尝试显示:AI不是替代,而是陪伴。
03 教育的下一步
AI进步太快,教学不能只是“加点AI”,而是要不断更新课程。
它可能成为随身的“虚拟导师”,特别是对资源有限的学生。
它也可能推动更多体验式学习,替代传统的“写论文交作业”。
Mollick 总结得很直白:如果我们只想着禁用AI,教育可能会被远远甩在后面。

留给大家的思考:
AI已经能够帮我们写论文、改代码、甚至模拟实验,作为导师/学生,你认为应该严格禁止,还是学会和AI合作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。




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